孕前保健
防病优生
女性早孕
怀孕常识
孕前营养
孕中保健
孕期疾病
孕期饮食
孕期保健
分娩保健
临盆待产
分娩时刻
产前诊断
产后保健
靓丽重现
产后心理
产后保健
月子饮食
宝宝保健
育儿心理
婴儿期
哺乳知识
母婴交流
育儿心理

新书架|《心理抚养》:大人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作者:佚名 来源: 日期:2024-6-23 16:49:44 人气:

  上海三联书店、凤凰书品新书《心理抚养》告诉你: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人的许多问题源于早年养育,大人只有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心理抚养是一种全新的育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往往特别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身高体重如何、是否活泼健康,把这些当成爱的全部,却因为疏于了解、关注婴幼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从而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难以逆转的心理困境,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交流、出走、顶撞、不合群、学习困难等问题。

  对此,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在新作《心理抚养》一书中,向父母传递了这样一种:养育孩子,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加重要。她认为,心理抚养主要包括情感、性格、观念、能力四个方面,父母必须参与心理抚养的全过程,通过陪伴、关爱、获得孩子的依恋感,进而获得孩子、“立规矩”的资本。

  家长通过参与孩子成长,进行情感抚育,教他做事,这种心理抚养比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比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我们不能错过塑造孩子未来人生的最佳和最关键时期。

  书中说,人的胃口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观念是唠叨出来的,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是百般迁就宠溺出来的。爱孩子,并不是一味地他,稍懂事起就要教他行为有规矩,明白可为和不可为的界限。

  人们一直认为“育”只是用嘴给他讲道理,却忽略了还可以通过动作和各种接触来进行,即“养”的过程本身就是育。与不同的人友好相处,这种社会行为确实需要学习,但前提是父母要有意地培养他的这种行为,让他建立一套与人相处的正确方式。

  该书作者李玫瑾是著名犯罪心理学家,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她通过三十余年的教学与研究发现,人的心理问题与早年的养育息息相关,由此提出了人的养育要关注早年心理抚养,尤其要关注与人性相关的情感、与命运相关的性格等观点。

  她说,疾病的发生肯定有其内在的病理,这就需要人们去研究。养育孩子也是这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父母去了解多种角度的相关研究和育儿知识。何况人常复杂的,这让家庭养育变得更加复杂。

  其实,李玫瑾最早出现在面前的身份,是中国人民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1999年,她在的《今日说法》栏目,向观众解析真实案例中各种违法的心理问题,其中讲得最多的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话题。

  后来,李教授从事犯罪心理画像专业研究,直接参与了一些疑难系列案件的犯罪心理分析及人物心理描述。在那个没有“天网”和大数据时代,李教授通过分析的内心活动,描述出犯罪嫌疑人表现于外的心理特征,帮助警方破获了很多疑难案件。从中她发现,人所有的心理表现必有相应的经历和。比如,一个人是否会犯罪,往往与他出生后的家庭养育密切相关。

  大多数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这很重要,因为能力将影响一个人未来地位高低、挣钱的多少,“但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它应该排在情感(心理抚养的内容)和性格(心理教养的内容)之后。因为决定一个人有没有“人味”,要看他对悲欢离合的,以及他带给别人和社会的感受。一个人能让身边的人感到舒服和幸福,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这应该是父母最开心的事。能养育出这样的孩子就是父母最大的功德。”

  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生养孩子都是一个漫长的辛苦历程,稍有不慎,不仅父母以往的心血有去无回,还会让整个家庭未来都陷入痛苦之中。所以,我觉得有责任把自己的研究告诉大家,即一个孩子出生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怎样抚养、教养和培养他,使他成为一个有人性、有品格、有能力的人,让家庭幸福,也让社会。

  李教识到“心理抚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于是,她与全国妇联、市社会心理学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公益,在越来越多人的认识中,这位犯罪心理学已经成为了一位“育儿专家”。

  结合自己各个时期的,李教授开始撰写这本《心理抚养》。本书重点阐述早年家庭养育中的“心理抚养”和“心理教养”。李教授认为,这两种心理养育,将奠定人一生的心理基础。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