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保健
防病优生
女性早孕
怀孕常识
孕前营养
孕中保健
孕期疾病
孕期饮食
孕期保健
分娩保健
临盆待产
分娩时刻
产前诊断
产后保健
靓丽重现
产后心理
产后保健
月子饮食
宝宝保健
育儿心理
婴儿期
哺乳知识
母婴交流
产前诊断

卫健委关于印发开展产前筛查技术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作者:佚名 来源: 日期:2024-6-23 16:44:23 人气: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工作,完善服务网络,我委对《卫生部关于印发〈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相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卫基妇发〔2002〕307号)中《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的设置和职责》(附件1)、《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附件2)和《从事产前诊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条件》(附件3)3个文件进行合并修订,形成《开展产前筛查技术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印发〈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相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卫基妇发〔2002〕307号)附件1、附件2、附件3同时废止。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2002年原卫生部颁布《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3号),并印发《卫生部关于印发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相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基妇发〔2002〕307号,简称307号文件),对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机构的职责、条件和人员要求等进行。 随着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技术迅速发展,307号文件中《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的设置和职责》(附件1)、《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附件2)、《从事产前诊断卫生专业人员的基本条件》(附件3)等3个配套文件已明显不能满足目前工作需求。 为推进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工作,完善服务网络,针对各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群众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对307号文件的附件1、附件2、附件3进行合并修订,形成了《开展产前筛查技术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主要从主要职责、设置要求、人员能力、房屋与场地、设备配置、规章制度、质量控制等方面对开展产前筛查技术医疗机构和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机构提出明确要求。

  开展产前筛查技术医疗机构即产前筛查机构,是指通过临床咨询、医学影像、生化免疫等技术项目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筛查的医疗机构。 其设置要求如下。 (一)设有妇产、超声、检验等科室,设有医学伦理委员会。 具有开展临床咨询、助产技术、超声产前筛查等专业能力,可开展生化免疫实验室检测,或与产前诊断机构合作开展生化免疫实验室检测、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与诊断相关采血服务。 (二)配备至少2名从事临床咨询的妇产科医师,其中1名具有5年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配备至少2名从事超声产前筛查的临床医师,其中1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且具有2年以上妇产科超声检查工作经验; 设置生化免疫实验室的医疗机构应当配备至少2名生化免疫实验室技术人员,其中1名应当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且具有2年以上临床实验室工作经验。 产前筛查机构配备的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满足相应工作量的要求。 (三)与产前诊断机构建立转会诊关系,双方签订转会诊协议,接受其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与质量控制。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机构即产前诊断机构,是指通过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细胞遗传和遗传等技术项目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诊断的医疗机构。 其设置要求如下。 (一)设有妇产、儿科、医学影像(超声)、检验、病理等科室,具有的遗传咨询门诊,设有医学伦理委员会。 (二)有能力开展遗传咨询(包括遗传病咨询和产前咨询)、医学影像(超声)、生化免疫、细胞遗传和胎儿病理等技术服务。 可开展遗传或按照有关要求与有能力的医疗机构合作开展相关服务。 鼓励有能力的产前诊断机构开展遗传项目。 (三)配备至少2名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从事遗传病咨询的临床医师、2名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从事产前咨询的妇产科医师、2名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从事超声产前诊断的临床医师、1名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儿科医师、2名细胞遗传实验室技术人员,其中1名具有5年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设置遗传实验室的医疗机构应当配备至少2名遗传实验室技术人员,其中1名具有5年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从事遗传病咨询的临床医师可由具有能力的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医师兼任。 产前诊断机构配备的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满足相应工作量的要求。 (四)设立产前诊断诊疗组织,设主任1名,负责本机构产前诊断工作。 (五)明确具体的内设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和信息档案管理工作。

  CCTMIS(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产业分会)致力打造一个“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的平台,目前协会有40个按照疾病分类的协作组,超过4000个会员,其中超过半数为临床专家型医生!

  4、组织申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I类),发起和参与创新医疗产品技术推介,卫生经济学评价;

  7、查阅“CCTMIS中以国际医学产业大赛”由专家甄选的100+以色列创新医疗项目内容。

  

推荐文章